查看原文
其他

战略|回首20年,百度做错了什么?

阿法兔 阿法兔研究笔记 2021-10-31

Strategy

Decision

Transform

谈到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发展历史,就一定要讲讲百度的故事。2005年的今天,百度正式上市,迄今已过去了十五年。从技术起家,到经历各样的风波,再到All in人工智能,百度走过了互联网风云变幻的二十年。


笔者有时会想,百度究竟做了怎样的战略选择让它成为了BAT的传奇?又是经历了哪些风波,进行了何种决策,成为现在的样子?


本篇文章写作跨度两个月,参考了很多前辈的文献,均在文章尾部列出。撰写目的是为了复盘这家几乎伴随笔者长大的互联网企业出生、成长、发展和决策过程,作为学习和思考的资料。


注:本文约10000字,推荐阅读时间约为 21 分钟

作者 | 阿法兔


2005年:互联网崛起的黄金时代


十五年前的今天,于百度有着重大的意义。
 
2005年8月5日,百度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开盘首日,百度股价迎来开门红,涨幅高达354%,正因如此,百度成为当年资本市场最耀眼的明星。
 
2000年代注定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2004年腾讯上市,2005年百度上市,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二次上市)中国互联网的基本盘在这一阶段逐渐尘埃落定。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2012年前后,以百度、阿里和腾讯代表的中国BAT格局正式形成。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十几年后的今天,BAT的市值比例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7日,排名第一的腾讯市值6440.42亿美元,与其不相上下的阿里巴巴6438.54亿美元,百度市值为458.16亿美金。人们口中的BAT中的B渐渐被后起之秀,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所代替。”

AT占据了中国互联网的头号交椅,而百度却在成立20年之后,渐渐迟暮。

这种变化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研究过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未来,从百度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另外一面。正如吴晓波老师在《大败局》中所提到的,“失败”仅仅是对企业成长过程中某一阶段某一事件的描述。更何况百度还谈不上“失败”,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更希望用研究和思考去提取历史中宝贵的基因,探讨这段商业故事背后的可能和原因,从而给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以参考。




一、宏观背景:错失移动互联网良机

1996年,28岁的李彦宏开发了《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次年申请专利《Hypertext Document Retrieval System and Method》(超级链接分析技术)。之后李彦宏赴硅谷出任搜信工程师,再到1998年李彦宏回到北京开始创业之旅,2000年,百度公司正式成立,相比较而言,早期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百度的技术基因其实是最强的。
 
在李彦宏回到北京的第二年,也是百度公司筹备成立的1999年,美国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公司的追捧达到了顶峰,而国外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发展也给中国互联网带来了崛起的榜样。1999 年,美国共有 457 家公司上市,其中有将近70%(308家)来自科技行业,117 家公司在上市当天市值就翻了一番。同时,千禧年也是中国的互联网逐渐开始普及的开端,伴随着早期留学生归国和技术的进步,时代浪潮给无数本土互联网人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初成立的百度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面向B端(公司和企业),主要盈利模式是向各大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
 
然而,2000年春,美国互联网股市泡沫崩盘,百度面向B端的盈利模式刚开始就遇到了难题,互联网股票崩盘直接导致无数网站关闭,百度业务受到了严重影响。
 
刚起步就面临新的问题,下一步商业该如何布局?
 
百度的选择是,将面向企业的业务转向面向消费者的C端2001年8月,百度向C端用户推出独立的搜索服务。也正是这个战略决策,开启了百度中文搜索的王者时代。
 
中文搜索市场也有过血雨腥风的争夺战。
 
虽然经常拿来跟百度作对比的是同为搜索引擎发家的谷歌公司。而在2000年开始的PC端中文搜索引擎时代,除了百度和谷歌,还有雅虎。
 
谷歌公司在2000年9月开通了中文版本搜索引擎,2003年雅虎收购3721,推出搜索门户,经过2000年到2005年PC时代的黄金时代,中文互联网搜索市场,以百度37%、谷歌23%和雅虎21%的份额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瞄准了中国的互联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2006年,谷歌和雅虎进一步耕耘中国市场。
 
当时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是李开复,而当时雅虎中国由马云掌舵。
 
除了国际巨头在中国搜索市场的激烈PK, 腾讯和网易也开始在搜索市场上发力,腾讯推出搜搜,网易推出有道搜索,搜索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然而,由于雅虎中国的人事纠葛和总部的分歧,雅虎在搜索战略和门户网站战略之间摇摆不定,举棋不定乃战争之大忌,这一阶段,雅虎失去了大量市场份额,2009年,百度市场份额达到63.1%,谷歌中国为33.2%。
 
正在巨头们在PC端拼的你死我活的时候,一个堪称互联网发展上的里程碑事件悄然发生。
 
2007年,第一代苹果手机正式面世,为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到来埋下了萌发的种子。
 
根据工信部数据,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由2010年的39936万GB 一直到2018年的7090039万GB,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流量在不到十年的时间翻了将近200倍,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和功能提升使得移动互联网的权重不断提升,2010年到2020年,注定是属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资料来源:工信部、萝卜投研)

在2007年,人们无法想象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PC开放搜索的王者地位会被移动互联网封闭式的搜索分化所撼动
 
但是,自2010年3G时代正式开始,也有部分互联网先驱嗅到了未来的趋势,它们积极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进行商业布局,并且迅速以网络效应发展壮大。
 
“ 巨头APP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的直接受益者, 借助微信,腾讯占据了社交领域,淘宝APP和支付宝让阿里巴巴在电商和支付端独占鳌头。阿里和腾讯分别掌握着本领域最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
 
然而,就在每个细分领域的垂直王者形成独有的生态圈之后,彼此之间渐渐封闭,PC时代互联互通的信息模式逐渐消失,而百度却没有培育出属于自己的超级APP,布局移动互联网太晚,导致百度错失了跟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先机。

那么,当时的百度到底在做什么?

从财报上来看,2010-2015年,百度主要的战略主要是:
  • 拓展视频业务

  • 深化垂直搜索布局

2010年百度成立奇艺网(爱奇艺前身),2012年,百度控制了爱奇艺的控股权,并在2013年收购PPStream,与爱奇艺合并。
 
2011百度取得了去哪儿网的控制权目的是通过搜索+旅游领域结合旅游需求的用户提供精准的信息。
 
2011年,百度投资安居客,目标是占领地产类搜索的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百度有啊(电子商务平台)与百度说吧关闭,标志着百度退出了电商与社交网络的业务试水。
 
在此阶段,百度的业务中心仍在是深挖本身的优势—搜索,继续巩固自身通用搜索的地位,同时融合垂直领域搜索与通用搜索的结合。百度此阶段的成功主要还是搜索业务的红利期还在,以及谷歌退出给百度带来的当仁不让的地位。

值得思考的是,除了技术之外,百度其他的独有优势在哪里?在互联网用户口味升级之后,百度的产品信念又是什么
 
2013百度出资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已发行的全部股本,这笔收购被看作百度试图努力追上移动互联网步伐但是很多观点认为,91无线估值是偏高的因为当时各个手机厂家都开始集合自己的应用市场商们集中在这一阶段进行互联网小米为代表的先驱已经开始创造自己应用商店平台腾讯这样的巨头QQ社交巨无霸研发出应用宝顺着4GWifi时代一骑绝尘因此,91线没有看上去那么19亿美金价值。
 
2015年,百度正式意识到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要性,这一年百度对集团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2015年2月2日,李彦宏群发邮件,决定“将重心转向移动互联网,扩大百度在移动入口的优势。”而这距离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已过去了四年。
 
由于没有及时跟上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进行早期商业布局,百度后续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布局都略显被动。此后,无论是各种APP争夺用户和打车软件烧钱PK、还是百团大战,亦或电商疯狂补贴,这些超级APP的发展故事中越来越少出现百度的身影。

谷歌做对了什么?
 
同为搜索引擎出身,谷歌(Google)把握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安卓战略造就了谷歌在新时代的发展神话。

2000年后,谷歌管理层意识到,互联网的下一波红利将会附加于移动设备之上,于是,Google在2005年收购了安卓Android,正式进军移动市场,
 
谷歌的判断有两点是正确的,第一,搜索引擎的核心使命是收集和整理世界各地的信息;第二,要努力实现最便捷的场景,使全世界的用户都可以方便地访问收集和整理到的信息。在第一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上,当时的谷歌已做的非常好了,但是,在第二点的实现上还面临挑战。

最便捷的用户访问场景和方式到底是什么?怎样的战略可以帮助谷歌和下一代互联网用户产生直接的连接?谷歌是这样判断的:

下一代互联网用户,正是那些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连接到互联网的人。基于这种连接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考量,有两种可行策略:

  • 第一种:不开发新的操作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仅针对目前有的移动平台开发产

  • 第二种:革新整个移动生态系统,孵化全新定义的平台型公司。


形象的讲,第一种策略如同拥有一支球队去参加比赛,而第二种就是创建一项属于自己的新运动。很明显,Google选择不依赖其他平台,决定自己参与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创建一个新的操作生态系统,附带谷歌自己的开发工具和游戏平台。同时,谷歌的策略还包括让硬件制造商在上使用安卓系统,这种策略为谷歌提供了战略制高点, 谷歌可以直接在移动设备推送各种服务。
 
软件和操作系统为Google创造了新的机会和市场,而谷歌也没有放弃智能手机这块市场,这又是为什么呢?

两个原因:

  • 第一,Android操作系统已发布给一些手机制造商。与此相比,iPhone整个堆栈都由苹果一家公司独有。为了展示Android操作系统的真正力量,谷歌认为有必要创建旗舰手机,从而在整个安卓产品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因此Google Nexus应运而生,直到现在,Google Nexus(现更名为Pixel)每年都在发布高端旗舰手机。

    清晰的是,谷歌对手机市场的热衷从未放下过。



  • 第二,由于苹果公司主要面向的是高端市场,它不会为价格低于200美元的市场生产手机,无论这个市场有多么大。显然,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谷歌在这一点又判断正确了,因为未来将有不下10亿的新兴市场互联网用户的单位购买力远远低于高端市场的客户。为了满足这一类用户手机消费需求,就算是在低价格设备上,操作系统也需要做得很完善,这是一个难题,针对这一点,谷歌收购了摩托罗拉,以生产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廉价Android手机。


 
    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谷歌渐渐奠定了操作系统和搜索引擎中的重要地位。

二、产品研发:潜力产品相继陨落

人们常说,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百度的技术。在早期PC端,最早掌握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百度的具有难以替代的核心价值——信息的搜索和分发。

对于百度搜索的分析很多,所以本文尝试从其他维度来探讨百度产品线的案例。
 
由于具备独家信息搜索和分发优势,早期搜索的流量优势给了百度无数的机会。但是,技术基因最强的百度却一直没有将“怎样做好产品“放在重要战略层面考量。无论是2006年上线的的百度音乐,还是早期有无数人拥簇的百度贴吧,亦或在博客时代风靡一时的百度空间。
 
百度创造过许多极为用户喜爱的产品,却没有持续性地关注它们的成长,以及如何解决用户持续变化的需求。
 
特别地,百度对产品功能的深入挖掘还远远不够,虽然创造了多个本可以封神的产品,却没有认真加以打磨,导致无数本来拥有不错前景的产品仅仅成为昙花一现的存在。
 
如果当年百度用心做了这些很有潜力的产品,今天的百度会不会有所不同?

折戟O2O
 
O2O,是Online To Offline的缩写即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2013年O2O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开始了本地化及移动设备的整合和完善,O2O商业模式横空出世,成为O2O模式的本地化分支。

  • 百度外卖

 
2014年4月,赶着O2O市场迅速发展的风口,百度外卖正式上线,刚面世的百度外卖十分高调。2015年,李彦宏就在战略发布会表示,O2O是百度当时最需要着力发展的业务,将在O2O领域投入200亿元。百度外卖的市场主要针对年轻白领市场,这个群体消费能力相对较强。而当时的饿了么和美团外卖主要是面向校园,由于切入市场相对精准,百度外卖刚开始的成绩是非常不错的。
 
“根据2015年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白领人群网络外卖服务研究报告》,百度外卖在白领市场占有率高达第一,覆盖了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平台注册用户量达到3000多万。”顺着这股发展势头,2016年7月,百度外卖B轮融资完成,估值高达24亿美元。
 
然而,任何一个有前景的市场都注定会遇到残酷的竞争,外卖O2O更是如此。

“2015 年 1 月,美团网完成 D 轮总额 7 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 70 亿美元。同年,大众点评获得腾讯、淡马锡、万达和复星的 8.5 亿美元融资。
2015年10月,美团外卖与大众点评正式宣布合作,成立新公司,外卖和点评两大巨头强强联手。
2016年,阿里巴巴对饿了么进行战略投资,巨头们似乎都铆足了劲,为即将到来的市场份额争夺战做好了准备。”
 
可是,就在外卖巨头角逐外卖市场的时候,百度外卖并没有专注研究如何做好外卖业务与产品,而是迅速扩大业务版图,上线了食材配送、商超、众包等项目。
 
2016年春节,本是外卖宣传并占领市场的最好时机,而百度外卖认为春节期间给骑手补贴消耗太大,就让大批骑手回家过年。而美团抢占先机,在春节期间大力补贴骑手,大批骑手跳槽到美团。至此,百度外卖急转直下,在2016年的市场份额只剩下了8%。
 
而2016年,百度重新进行定位,目标是转型为人工智能公司,当All-in AI战略成为百度的主要目标的那一刻起,百度外卖彻底成为了弃子。

2018年,百度外卖被饿了么收购,百度的O2O梦想渐行渐远了。
 

  • 百度地图:O2O业务的终极载体

 
2020年的今天,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各占据中国地图导航市场的半壁江山。

十五年前的2005是互联网地图元年,Google地图在这一年上线,百度地图也在同年推出,刚面世的百度地图主要是针对PC端,具备一些电脑上查询路线的基本功能。谷歌地图自上线在美国支持移动端和手机,之后发布了Google Earth和街景。
 
高德公司成立于2001年,成立初的高德主要业务是GPS应用、航空摄影和车载导航,车载导航业经历了2000年到2010的高增长时期,2010年夏天,高德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后的高德地图计划将业务拓展成为互联网公司,也正是在2013年,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的战争正式打响。
 
2013年,为了和高德地图进行竞争,百度地图突然在微博宣布百度导航永久免费的消息,出于被迫,高德地图只能同样跟进免费战略。
 
也有观点认为,正是免费战略彻底搅黄了收费地图导航的市场。
 
2014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高德地图,高德地图的精细数据与阿里巴巴产品生态在O2O场景很好地进行了功能互补。由此,高德从导航工具慢慢转型为生活服务平台,吸引了很多高粘性用户。
 
2016年15日,高德集团总裁在杭州云栖大会上宣布高德地图的日活达到2983.1万,超过百度地图的2808.87万。
 
与高德地图相比,百度地图的导航和数据更新慢是众多用户的诟病点。在某应用市场上,百度地图下载量为147万,高德地图下载量为1491万(数据截止到2020年7月22日)


近些年,靠着人工智能和不错的数据基础,百度地图在近些年的产品性能和口碑有了一定提升。
 
倘若百度外卖还在发展壮大中,倘若百度地图可以结合百度外卖的本地生活服务,集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今天的百度O2O布局又会是什么模样呢?

  • 百度知道VS知乎


2019年8月12日,百度正式宣布对知乎进行战略投资,在这之前,百度知道面世已经十余年。初成立的百度知道,解决了互联网用户对 “问题答案” 的需求,因为早期搜索引擎只能帮用户搜索到网页类的碎片信息流,对于想要通过上网搜索就知道“到底怎么办”的用户,并没有特别的办法。

而百度知道的“知识+搜索”模式,让用户的搜索需求得到了更场景化的满足,加上积分奖励、互助回答等模式,很多老牌互联网用户的记忆中,多年前的百度知道可以搜索到任何关于电脑类的问题。
 
对搜索引擎来说,信息分发和流量有着最重要的战略意义。百度的流量优势带来了早期的红利,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用户的口味也会越来越挑剔,用户对信息质量和精度的要求会更上一层,这时候,满足用户需求的优质内容的产品就会逐渐赶超仅仅靠信息流优势引入的产品。
 
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互联网信息进一步嘈杂化,如此一来,高质量的用户和优质内容生产方就会成为平台重要的战略资源。
 
知乎的专业人士入驻回答问题和精致垂直内容满足了当时互联网用户对高质量内容和信息的需求。
 
早期有眼光的人会看到到底哪些趋势真正属于未来,知乎的判断是正确的,用户确实会越来越重视内容的质量,而知识付费的萌芽亦由此慢慢开始茁壮成长。
 
百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但抓住自己的优势产品,就必须要想方设法将它做到最好。

三、商业模式的思考

1.仅依靠流量是否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有人认为,百度之所以遇到了一系列产品问题,是对于商业模式思考不够全面
 
百度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依靠之前打下的流量基础,其它的业务和商业模式主要是靠流量而变现盈利。通过流量变现是非常容易的,这意味着,因为我有这么庞大的用户基数,不需要仔细考虑产品的功能和用户的心理。只要我做出来,由于我的入口多,就一定不缺客户。
 
互联网早期,这样做是可行的,因为用户可选寻找信息的渠道少,百度可以轻松靠修路(搜索引擎),收过路费(流量入口指向的各种百度产品),这种盈利模式比较容易,不需要过多思考。
 
但凡事必有正反两面,选择赚简单的钱,不深度发掘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就会出更多失败的产品。
 
有分析认为,这种商业模式思考来自于百度的“中间页”概念。

“所谓“中间页”,其实就是一个流量分发器——百度每天有数十亿次检索,通过这个分发器的疏导,达到不同的通道,注入到相应平台,与相关领域的企业、商户对接。”

也就是说,百度准备利用流量优势将用户导向被百度选中的商户页。这个商户页就是中间页,百度收中介费就可以。

例如,去哪儿网和安居客等,都是在百度中间页战略下成功的企业。

正如《从百度知道与知乎的差异,来分析百度系的产品逻辑》一文中提到的:
 
“那么在中间页的商业模式下,什么样的产品会成功?什么样的产品会失败?
 
其实很简单:纯信息化的产品,只涉及信息的聚合与优化,容易成功;而有多层业务逻辑的产品,涉及多种资源(甚至包括对线下资源)的整合,就很难成功——因为这种情况下,流量退居其次,而业务逻辑的构建,更为重要。”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浸润多年的用户对产品和信息有着更高的要求。单纯的堆砌信息流已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垂直领域深入挖掘需求,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逐渐如春笋般冒了出来。

2.从框计算到人工智能,AI应用落地还有多远?

2009年,李彦宏在百度创新大会上提出了“框计算”概念。框计算主要是指,用户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可以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内容资源或者应用提供商处理,最终精准高效地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是一种高度智能的互联网需求的交互模式。
 
框计算所提出的“对用户需求的精准识别分析”,代表着当时百度对未来搜索行业的认知。有人认为框计算就是搜索细分,目的就是更快地给用户结果。还有认为框计算可以让百度利用智能技术向用户提供更多服务。
 
框计算就是百度最早希望进军人工智能的开端。百度想利用NLP自然语言处理和分析,准确识别出用户需求而推送相关服务和信息,而十年过去了,当初的框计算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2017年,随着O2O业务的渐行渐远,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陆奇正式提出:AI是百度的机会,All in AI.”

百度选择在AI上一把梭哈,陆奇在大会上宣布,百度将在2020年实现高速和城市道路的全路网自动驾驶。
 
而随着近些年大量国内外AI公司的倒闭,一个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为什么人工智能落地那么困难?从AI概念到产品,到底要走多久?
 
有文章认为,因为人工智能创立不过百年,学科基础还相对不扎实,所以会出现落地困难的问题。正如 大数据文摘《人工智能落地之路:从概念验证到产品》一文提到的:

“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分支)产品落地应用需要概念验证。概念验证就是说,以AI为商业模式的公司需要证明自己的AI产品方案具有价值,可以改善客户体验,或者具有业务差异。
 
概念验证过程通常会采用相对简单的算法,训练数据也是即时可用或内部标记数据,主要目标是证明,可用少量数据训练算法来解决特定人工智能的场景问题。
 
如果这一阶段的概念验证获得成功,那么项目才会继续进入产品化阶段。
 
为了使人工智能项目取得成功,机器学习项目需要从一开始就将公司结构、客户、公司规模和内部工作流程等考虑在内。
 
但是,概念验证往会影响系统基础架构的性能以及知识和数据管理等,这些都将阻碍下一阶段产品化的顺畅进行。在AI项目中,产品化阶段的困难程度往往容易被低估。在这个阶段里,系统的工作方式很有可能需要完全改变,并且当AI实验越来越接近解决方案的最终版本时,新的问题也会时常出现。
 
据统计,只有不到20%的机器学习PoC(概念验证)项目能够顺利投产,而这其中的大部分也可能会止步于其方案的“产品化”阶段。”

百度找到了可以落地的AI项目了吗?
 
2020年,Covid-19重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远程办公、团队效率软件成为了风口。相应地,百度网盘作为云办公/云储存类业务,市场是看好的。
 
特别地,近日有消息称,百度将会分拆网盘业务,申请在科创板独立上市。
 
作为国内网盘市场的老大,笔者认为,百度网盘独立上市,结合百度一直对AI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投入,或许是一个实现AI应用落地的好机会。

例如,平时我们会把拍好的文件和文本照片上传到百度网盘,可以优化这样的场景:利用深度学习+OCR的结合,帮助用户在图像中搜索文本。以及,自动分类文件夹,可以根据用户的点击频率来帮助用户智能整理常用的文件和文件夹索引等。
 
四、前路在何方

1.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化百度网盘产品性能,向Dropbox看齐

爱奇艺独立上市,逐渐发展成了中国视频网站的优胜者。那么,作为百度旗下具有独特战略意义的百度网盘,独立上市可以争取更多资源的支持。

截止到2020年7月,百度网盘已经有7亿多注册用户。特别地,迎着新基建、云计算、IoT的浪潮,和To B行业的大发展,百度网盘独立投身于资本市场,它的良好发展可以反过来带动百度的价值升高。

2.阿波罗无人驾驶汽车和百度地图的配合
 
 阿波罗无人驾驶汽车:
 
提到百度阿波罗无人驾驶汽车,就不得不提到滴滴,2020年6月,滴滴的无人驾驶汽车正式在上海上线。而百度2017年4月发布了一项Apollo计划,目标是向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提供软件平台,帮助他们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自动驾驶系统。去年,阿波罗自动驾驶车队Robotaxi在长沙运营,但是,滴滴的突然出现无疑是百度阿波罗最大的对手之一。
 
笔者认为,除了和类似首汽约车这样的大规模网约车平台进行合作外,百度无人驾驶最好的测试和产品场景之一就是结合百度地图服务,给用户入口,通过百度地图可以直接进行自动驾驶服务的预约。
 
这也是百度正在做的事情。
  
3.爱奇艺,绝对不能丢的主营业务。

对于一个搜索引擎而言,信息是第一生产力。近些年,爱奇艺在自制网剧、综艺质量、粉丝数目都有不错的表现。2020年6月,传出腾讯要向百度购买爱奇艺股份的消息,目标是成为爱奇艺的最大股东。
 
笔者认为,从百度这边来看,腾讯可以入股,但是不能控股。前面讲过,信息是搜索引擎的第一生产力,未来随着5G的发展,信息不仅仅包括文字;视频、声音等等流媒体都属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腾讯入股爱奇艺,利用微信、QQ的流量入口垄断地位,可以给爱奇艺的发展带来很好的发展,但是倘若腾讯控股爱奇艺,百度的视频蛋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五、总结
 
到底什么是好的战略投资?
 战略投资,首先要抓住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明确目标是协同业务,业务互补,还是全方位抢占市场。 其次,要具备看透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想到未来的消费者都会是怎样的,会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需求。最后就是,投资是需要坚持的事情,培育或者投资一个新项目,就像养育孩子一样,也许短期看不到回报,但是,只要是走在正确的路上,长远来看,是会获得回报的。

记得在多年的一次讲话中,百度CEO李彦宏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 既要懂技术,又要对技术有信仰;既要利用技术的力量,同时又能站在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不仅是百度转型的一个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十几年发展中一直坚持的原则。”

这段话曾经令笔者深有感触,至今都记忆犹新。
 
2000年到2020年,人类经历了互联网和科技的带来的颠覆性改变。摩尔定律的实践告诉我们,技术创新会在刹那间突飞猛进,未来永远有着无限可能。
 
回首二十年,曾经的百度是早期中国互联网人的骄傲,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它经历过各式各样的风波,也受过社会的批评。我们无法知道未来的百度会怎样继续成长,怎样在波澜壮阔的互联网大潮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人工智能之路。
 
但一切所发生过的事情和我们所经历的,所看到的,最终都将会被历史所记住。去观察如此庞大的公司未来到底会怎样发展,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End



**特别感谢William Yang对本文的贡献
**特别感谢谭老师
**特别感谢Penpen老师和百川老师、Harold对本号写作的支持。

以及技术生活进化论的北纬32度、Tosh、SunWei、Yerik、狸猫颜、梦无痕、Wang锐、Wang恺、YGY、程博士、管老师、Statlee、玄一法师、涩郎(非著名程序员)、Dr.Hitman47、乐先森、Rolle、弗弗等(排名不分先后)。

参考文献:

1.张丽《李彦宏传》哈尔滨出版社
2.季文仪、曲凯《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到2018年的估值倒挂》
3.艾瑞网《中国搜索引擎往事》
4.张蓝予 燃财经:中国搜索20年:巨头百度的兴衰密码
5.数字品牌榜《百度外卖的消亡和重生》数字品牌榜,2018-10-22
6.郭静 :郭静的互联网圈《双双换帅之后,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彻底走向反方向》 2019-10-09
7.男一号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从百度知道与知乎的差异,来分析百度系的产品逻辑》
8.大数据文摘《人工智能落地之路:从概念验证到产品》
9.《百度地图这十年如何一步步干掉了强悍的对手?》
10.雪球 互联网怪盗团《百度网盘登陆科创板,真能值400亿吗,很有可能》
11.雪球 hotashang 读百度年报之一:从投资看百度战略布局
12.雪球 陈达美股投资:《除了估值,来看看百度的”云卷云舒”》
13.雪球 向小田《百度为什么要拆分网盘,估值多少合理?》

公众号:阿法兔研究笔记

微信号 : AlphatuDiary

感谢您看到这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